黄河红色文化标识及其国际传播:历史经验、现实进路与未来展望The Revolutionary Cultural Symbol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ts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Historical Experience, Realistic Path, and Future Prospects
魏本权,刘晓然
摘要(Abstract):
汲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记忆与纪念、世界大江与大河治理、应对解决全球共同问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等可共通的人类价值理念上,探讨黄河红色文化标识的意义阐释与形式表达,对黄河红色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红色艺术经典《黄河大合唱》,新中国黄河流域治理中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右玉精神”等精神文化标识,均可作为黄河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标识性文化符号。将黄河红色文化标识及其隐含的文化精髓嵌入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推动国际传播理念与文化内容生产的创新,有益于提高未来黄河红色文化的国际传受效能与效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关键词(KeyWords): 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标识;国际传播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2@ZH022)
作者(Author): 魏本权,刘晓然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5.03.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鸿召.当惊宝塔殊:国际友人在延安(代前言) [M]//任文.国际友人在延安.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1.
- [2]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9.
- [3]班威廉,克兰尔.新西行漫记 [M].斐然,何文介,吴楚,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252.
- [4]冈瑟·斯坦.红色中国的挑战 [M].马飞海,章蟾华,陈綝,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56.
- [5]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289.
- [6]编者的话 [M]//王纪刚.这里是延安:中国共产党对外如何讲好革命故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 [7]蒋书婉.他们是全世界人民的眼睛: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 [N].光明日报,2021-07-11(8).
- [8]梁若冰.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 [N].光明日报,2013-11-14(13).
- [9]何淑念.《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和时代价值:以文艺创作“四个坚持”为视角 [J].音乐创作,2019(9):97-103.
- [10]赵阿颖,普丽华.《黄河大合唱》演出史述略(1939-2019) [J].新文学史料,2020(4):91-99.
- [11]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J].求是,2009(10):3-6.
- [12]张松文.焦裕禄 [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57.
- [1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1-52.
- [14]骆明婷.联合国减贫道路与中国的贡献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2):91-99.
- [1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99.
- [16]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N].人民日报,2022-10-29(1).
- [17]中国四处灌溉工程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3):24.
- [18]仲艳妮.右玉精神:书写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J].党史文汇,2021(8):40-44.
- [19]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6):3-7.
- [20]仲艳妮.右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价值[J].红色文化学刊,2020(3) :51-57.
- [21]邓志慧,宋子节.习近平一再强调的“右玉精神”魅力何在?[EB/OL].(2020-05-14)[2025-05-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514/c1001-31709107.html.
- [22]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J].山西水利,2020(5):1-3.
- [23]荣海生,李庆华,吴光炜,等.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区域方略研究 [J].菏泽学院学报,2024,46(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