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8, (03) 39-40+6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庄子——自由民利益的代表者

王英炜

摘要(Abstract):

<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之蒙人。从他渊博的知识和与他交往的友人(如魏相惠施等)可推知,他大约出身于没落贵族阶级。庄子曾为“漆园吏”,但为时不长,便隐退乡里从事著述和讲学。他生活十分贫寒,曾“往贷粟于监河候”,(《外物》)也曾“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山木》)住在穷巷,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饥瘦。这种阶级地位的变化,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庄子是像某些论者所言顽固地坚守旧贵族的立场,为奴隶制的沉没唱挽歌,还是自觉或非自觉地向下层人民靠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英炜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8.03.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