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6, (01) 22-2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田汉早期剧作感伤意识成因探微

韩素玲

摘要(Abstract):

<正> 二十年代的青年田汉,集野气,血性、深沉的哀惋和本能的躁动于一身,用自己怦怦的心跳敲着那面艺术的罗鼓,赤诚地、执著地跋涉在中国话剧领域的荒原上,以其心的体验、肉的感应和灵的直觉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悲剧诗,痴人说梦般地向人们倾倒着一腔纯真、鲜亮的青春之血,走向喧嚣纷乱的社会现实,走进时人心灵的纵深地带。他的早期剧作就像一盘忠诚的历史录音带,客观而真实地记录着青年田汉艺术追求过程中的苦闷、感伤、思索和期冀。 在为期不长的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田汉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田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二十年代的早期剧作是其一生近百部剧作(含电影剧本在内)中最有争议的部分;而在对其早期剧作的纷乱争议中,他早期剧作所普遍表现出来的感伤色彩又是导致评论界争执不休的焦点。 没有必要否认田汉早期剧作中的确为一层浓厚的感伤之雾所笼罩。直到今天,我们翻开那尘封的剧本,仍可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但是,现在的我们已不会再去简单地附合剧作者自己那近乎苛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韩素玲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6.01.007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