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思维内涵On the Thinking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王卫国
摘要(Abstract):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展示了新时期我国新的政府理念和政治思维。这一新的政治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即建设和谐社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具体的公民的幸福和自由。为了保证这一目的的普遍和真实实现也即为了任何一个平等公民同样的追求,必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要想建立这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就必须也只有依靠民主法制的实施程序。在具体层面上即和谐社会的广度上,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不仅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要素方面内部和谐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和谐,也同样需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达到全面和谐状态。
关键词(KeyWords): 和谐社会;政治思维;公平正义;全面和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卫国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7.01.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4]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2.
- [6]周志轩,江国华.宪政:和谐的生活哲学[J].现代法学,2002,(4):38~43.
- [7]温家宝.温家宝接受费加罗报采访[EB/OL].http://www.fmprc.gov.cn,2005-12-03.
- [8]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 [9]宋楚瑜.清华大学演讲[EB/OL].http://big5.chi-nataiwan.org,2005-05-11.
- [10]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 [11]刘长明.和谐文明论纲[J].学术界,2005,(1):7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