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是外国人命名的吗?Was the Yangtze River Named by Foreigners?
李永祜
摘要(Abstract):
长江又被称作扬子江,有研究者认为此名称是外国人命名的,这是不合实际的,不正确的。长江古称江、大江、长江。自隋代以来将长江下游扬州、镇江附近及其以下江段称扬子江。西方人将长江称作扬子江的历史较短。最早于元初到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使用长江这一称呼。只是到距今四百年前的明代后期,才开始有意大利人利玛窦对长江以扬子江相称,至近百余年来则成为西方人普遍的称呼,这是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历史性误解。
关键词(KeyWords): 长江;扬子江;利玛窦;误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永祜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5.01.03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见刘胤汉:《气候上的分界线——秦岭》,载《地理知识》1980年第11期。
- 2 此人名第二字原为上“巧”、下“言”两字构成,《康熙字典》谓为“辩“的俗字。
- 3 此人名第二字《康熙字典》谓为“慎”的古字。今本辞书无此字。
- 4 《指南录》为文天祥写于南宋末年战乱中的一部诗集,后人收入《文山先生全集》中。下文提到的四首诗均见于此诗集中,不另注出。
- 5 见《乱礁洋序》。
- 6 见《北海口序》。
- 7 见冯承钧译、沙海昂注本《马可·波罗行纪》第146章注3。
- 8 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第三章第331—333页。
- 9 利玛窦于1582年到达中国澳门,1610年病逝于北京,在中国居留二十七年九月有余。
- 10 见中华书局1983年版《利玛窦中国札记》。
- 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三卷第九章第286页。利玛窦在这里利用汉语的谐音,对扬子江这一名称作了独特的解读。
- 见《利玛窦中国扎记》第二卷第四章第324页、325页。
- 同上注第331页。
- 见《天下郡国利病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之《利玛窦行旅中国记》第231页“年表”中称:“利玛窦1582年8月7日抵达澳门……夜以继日学习中文。”又,史景迁(美)著、王改华译《利玛窦传》第147页引利玛窦1583年致其老师的信云:“我最近开始学习汉语,确信,汉语是一种与希腊语或德语完全不同的语言。”
- 学者朱维铮在其主编的《利玛窦中文著译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导语”中称“利玛窦生前公开刊布作品,主要是中文著译,现存十九种。”
- 见邹振环:《坤舆万国》,载《利玛窦行旅中国记》第140 页。
- 见《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69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
- 同注8,第74—78页。
- 人民出版社在1957年—1995年多次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及《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等书中,已将原文音译的扬子江均改为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