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对策研究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ocking of Court Litigation and Mediation in China
张盟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的激增致使"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诉调对接中心的建立能发挥联接"诉"与"调"、缓解法院办案压力的功能。但由于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目前诉调对接中心运行中存在程序运作不规范、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周全、物资人员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当明晰诉调对接中心的职能;理顺诉调对接程序;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此来保障诉调对接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关键词(KeyWords): 诉调对接中心;立法缺失;对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FX015);;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15-CXTD-08)
作者(Author): 张盟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8.06.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2018-7-21]. http://www. stats. gov. cn/tjsj/ndsj/.
- [2]赵旭东.诉调对接的理论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 [3]杨娟.法院主导型诉调对接机制的困境与出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2):52-57.
- [4]江必新.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关于能动司法的若干思考和体会[J].人民司法,2010(1):4-10.
- [5]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2017年11月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N].人民法院报,2017-11-02(001).
- [6]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诉调对接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山东审判,2017,33(4):110-116.
- [7]蒋青柏.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程序衔接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 [8][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9]张敏月.怀安法院:成立专业团队,破解送达难题[EB/OL].(2017-09-07)[2018-06-07]. http://zjkzy.hebeicourt. gov. cn/public/detail. phpid=2424.
- [10]潘剑锋.论民事司法与调解关系的定位[J].中外法学,2013,25(1):185-196.
- (1)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16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的意见》;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
- (2)该法院每年新收案件上万件,每个调解员一个月最多调解几十起案件,大量案件处于积压状态。
- (3)笔者在法院实习期间,诉调对接中心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变化:诉调对接中心最初可以决定案件是否适用公告送达并审理公告送达的案件;后来变为无权决定案件是否适用公告送达;最后变为只进行两周的诉前调解工作,不管案件是否送达、调解成功,均将案件移转到业务庭处理,如果案件已经调解成功,法院工作人员有权决定让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或将案件转立为普通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出具调解书结案。
- (4)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实践中还会出现法院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使案件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