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菏泽山东梆子创新路径探索The Innovative Path of Heze Shandong Clapper Based on Cultural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杨永蕾
摘要(Abstract):
在“双创”背景下,山东梆子在菏泽的传承面临市场需求减少、人才不足、传统表演形式与现代文化审美冲突等困境。为此需要从文化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引领、品牌建设与推广、资金投入与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入手,总结菏泽山东梆子在这些方面的实施成效以及待改进方向,并设计菏泽山东梆子具体创新路径,包括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网络传播与推广等。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路径可以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塑造地域文化品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双创”背景;山东梆子;创新路径;非遗传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4年菏泽市社科规划资助课题(ZZ-2024-38)
作者(Author): 杨永蕾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5.04.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靳歌.山东梆子发展现状调查[J].北方音乐,2019,39(13):29+33.
- [2]冯霞.非遗视域下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2(5):76-78.
- [3]安亚娜,柳静.山东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及当代发展路径:以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为例[J].嘉应文学,2025(4):109-111.
- [4]张恺芮.短视频时代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以山东梆子为例[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5(3):10-12.
- [5]黄惠力.乡村振兴背景下菏泽地方戏曲文化品牌创新策略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4,46(3):46-50.
- [6]姚艳华,屈衍仁.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漫谈山东梆子《墙头记》[J].剧影月报,2020(6):26-27.
- [7]姚艳华,屈衍仁.德艺双馨的李红:记省级山东梆子传承人李红[J].人文天下,2019(8):118-121.
- [8]周景春.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典:山东梆子传承人刘桂松唱腔美学特征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