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诗学述论The Comments on Xunzi' Poetics
江瀚
摘要(Abstract):
荀子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各个学派的成就,构建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诗学理论。荀子规范了"诗言志"概念的内涵,剔除了其中的情感因素,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纳入到这一理论中,是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说发展到汉代儒家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他不仅提高了《诗经》的地位,而且在讨论《诗经》时将礼贯穿其中,认为学习《诗经》是为了认识并实践礼。荀子引《诗》主要是为其礼义学说服务,是先秦儒家将《诗经》政治化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KeyWords): 荀子;《诗经》;诗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江瀚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9.06.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 [2]罗根泽.古史辨:第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4]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M].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 [5]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6]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 [7]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9]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三联书店,2001.
- [1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1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册[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 [1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l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 [13]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 [14]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5]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16]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17]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 [18]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19]郭志坤.荀学论稿[M].上海:三联书店,1991.
- [20]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 1991.
- [21]朱熹.诗经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