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对《庄子》的接受The Acceptance to Zhuangzi in Shipin
张爱民
摘要(Abstract):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庄子。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家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尤其是司空图的《诗品》。
关键词(KeyWords): 《庄子》;接受;《诗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爱民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5.04.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饶龙隼.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出版社.2002.
- [2]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 [3]李锦全,曹智频.庄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 [4]李青青.宋学与宋代文化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5]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2.
- [6]漆邦绪.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
- [7]朱靖华.苏轼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
- [8]苏辙.栾城文集[M].四部丛刊.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
- [9]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 [10]陶白.苏轼论庄子[J].江海学刊,1985,(3).
- [11]王韶华.苏轼“诗画一律”的内涵[J].文艺理论研究(沪),2001,(1).
- [12]肖永明.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J].学术论坛(南宁),1999,(1).
- [13]龙晦.宋代文学与宋教[J].成都大学学报,1986,(1).
- [14]冷成金.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J].文学评论,2002,(2).
- [15]王建平.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1997,(6).
- [16]周裕锴.梦幻与真知———苏、黄的禅悦倾向与其诗歌意象之关系[J].文学遗产,2001,(3).
- [17]董菱.寒瘦雅建,奇逸洒脱———浅谈黄庭坚书法艺术风格[J].辽宁大学学报,1998,(6).
- [18]李凯.苏辙的文艺观[J].内江师专学报,1995,(3).
- [19]罗仲鼎.老庄哲学与司空图的《诗品》[J].河北学刊,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