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编年补The Supplement to the Chronologized Water Margin
阳建雄
摘要(Abstract):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其所叙之故事都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故而可以按年月日顺序对其进行编次。研究《水浒传》的著名专家何心先生已对《水浒传》前七十一回中的故事进行了编年,至于七十一回之后,何心先生认为"年月日难以计算",不可进行编年。其实小说第七十一回之后的时间线索虽不如前七十一回清晰、明确,但根据常理与小说的具体叙述进行推断,仍可确定其发生的大致时间,故而也可对之进行编年。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传》;编年;何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阳建雄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0.01.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幼垣.水浒论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 [2]何心.水浒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 ①从梁山到泰安的直线距离约为二百二十里,燕青于三月二十五日“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从梁山出发,不可能于二十六日就到了泰安。此时间应该有误。
- ②北宋时寿张属京东西路东平府郓州,距泰州东岳庙的直线距离约有二百里,李逵从泰州前往寿张,不可能于当日就到达。此时间应该有误。
- ③童贯于五月中旬左右率兵从京城出发前往梁山征讨宋江一伙,小说第七十六回:“当日童贯离了东京,军马上路。……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行……不一二日已到济州界分。”若按此说法,则五月中旬左右就到了梁山脚下。其实东京跟济州的直线距离有三百多里,按日行五十里的速度,童贯不可能出发一二日后就到达济州。“不一二日已到济州界分”的说法显然不准确,童贯带兵到达济州至少是五月底左右的事。
- ④梁山至东京的直线距离约为四百四十里,宋江于三月半左右率众从梁山赴东京,按日行六十里的速度计算,其到东京的时间约在三月下旬。
- ⑤圣旨上的时间为“宣和四年夏月”,比较笼统。笔者据上文推断,朝廷的下旨时间应在宣和四年四月初,其理由为:宋江到达京城后的第四日就接到了圣旨,而宋江到达东京的时间在三月下旬。
- ⑥此时间由上文推得。其实宋江绝不可能在“旬日”之内“带马步水军一万余人”从东京往返梁山,且不说还要花上几天时间在梁山处理未完之事务。因此这个时间不准确。
- ⑦从东京到密云的直线距离约为一千七百里。第八十三回云:宋江“每日行兵六十里,扎营下寨”。若按此速度行进,宋江要一个月后才到达密州,其时已为五月中旬左右。
- ⑧“十月初”这个时间由第八十七回云“此时秋尽冬来”一句推得;“十二月上旬左右”这个时间据下文推得。
- ⑨宋江出师征讨方腊是小说第九十回之事。关于宋江出师的时间,第九十回只有这样的交待:送走乐和之后,“宋江选日出师,相辞了省院诸官。”宋江送走乐和的时间为正月十九日,由此可知宋江出师的时间是在正月十九日之后。又,小说第九十回云:朝廷任命宋江为平南正先锋、卢俊义为平南副先锋后,“定限目下出师起行。”“正月十九日”之“目下”当为正月下旬。
- ⑩依小说第九十一回所云,柴进、张顺到达瓜洲的时间是宣和五年初春。因宣和五年正月十九日宋江及所属人马还在京师,故此处的“初春“可以限定在宣和五年正月下旬。然而,从东京(即今河南开封)到淮安(今江苏淮安)的直线距离不下一千里,如果按“每日兵行六十里”(第八十三回宋江进兵征辽时,就是这个行军速度)计算,那么柴进、张顺随宋江大军到达淮安时,时间早已不是“初春”了,更何况从淮安取道扬州至瓜洲的直线距离还差不多有四百里。因此第九十一回说柴进、张顺到达瓜洲时“正是初春天气”明显有误。据常理推测,柴进、张顺到达瓜洲至少是二月中旬之事。
- 11此时间由本回后文逆推而得。
- 12第九十六回云:“不觉迅速光阴,早过了十数日。”从五月初加上十数日,应是五月下旬了。
- 13拿住方腊后,宋江立即出榜安民并追荐阵亡将佐,然后起兵从睦州回杭州。从第九十九回可知,宋江回到杭州的时间是八月十五日,那么鲁智深擒方腊的时间应是在八月上旬左右。
- 14第九十九回云:“再说宋江在乡中住了数月,辞别乡老故旧,再回东京来,与众兄弟相见。”根据此种说法,宋江回东京的时间至少在宣和六年以后。然而这个时间与第一百回“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这句话不合。疑‘宋江在乡中住了数月’中的‘数月’为‘数日’之误。若宋江只是在乡中住了数日,结合他到楚州任的时间来考察,其回京时间应当在十月中旬左右。
- 15李逵灵柩从润州运到蓼儿洼安葬时,已是四月中旬之事,此时吴用、花荣尚未赶来,由此可见吴用、花荣在宋江坟前缢死的时间是在四月中旬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