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曹州支部创建及党团员群体政治社会化的地域因素探析Analysis of the Territorial Factor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ozhou Branch and I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ember Group
李庆华
摘要(Abstract):
中共曹州支部是鲁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地域因素对支部创建和党团员群体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支部成员多在曹州三处中学接受政治价值理念的培养,具有共同的学缘;在支部创建及活动中,地缘因素发挥了群体联结的纽带作用;家庭教育对于支部成员的政治立场和参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报纸和杂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传播提供了同质化的思想教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业缘贯穿于由以上因素建构而成的以中共曹州支部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关键词(KeyWords): 中共曹州支部;党团员群体;政治社会化;地域因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21-ZXWS-05)
作者(Author): 李庆华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3.03.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M]//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9.
- [2][12]刘仰月,丁培之.忆南华中学和中共曹州支部[M]//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编辑组.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1辑(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191-198.
- [3]刘汉晨.曹州辛亥革命回忆录[M]//政协菏泽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菏泽文史资料(第3辑).菏泽:山东省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1991:10.
- [4][11]刘晓焕.民主革命先驱宋绍唐[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85、229.
- [5]彭枫亭,赵弟波.菏泽省立五中简况[M]//政协菏泽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菏泽文史资料(第1辑).菏泽:山东省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1988:141.
- [6]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1921—1945)[J].中共党史研究,2020(3):47-66.
- [7]王奇生.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J].近代史研究,2002(5):1-44.
- [8]国民政府陆军部.陆军部致张树元电:1198(2)[A].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军部档,1919.
- [9]国民政府陆军部.山东曹州公民代表呈:89(2)[A].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军部档,1921.
- [10]邵西友,刘成福,周继良.鲁西南党组织的奠基人徐鹏翥[M]//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编辑组.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4辑(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35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