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On the Living Patter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张国强
摘要(Abstract):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旨在改变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的现象,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和人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作为主体的人与优良生活的双向建构,实质是一种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J17ZZ77);; 菏泽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4027);菏泽学院科研研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Y16SK05)
作者(Author): 张国强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8.01.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2]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3]汪凤炎.德化的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4]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M].孙有中,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5]李登贵,苏林琴.变革社会中的道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侧记[J].教育科学研究,2004(4):61-63.
- [6]鲁洁.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2-9-10(003).
- [7]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8]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