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运河经济下的城市——济宁Jining:an Economic City Influenced by the Great Canal During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王弢
摘要(Abstract):
济宁在元明清时期是南北大运河边的一座重要的经济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运河漕运的影响下,济宁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济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商品贸易的繁盛和民俗民风的变化。
关键词(KeyWords): 运河;济宁;经济;城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弢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5.04.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明]于慎行等.万历兖州府志[M].齐鲁书社,1984.
- [2][清]廖有恒修,杨通睿纂.康熙济宁州志[M].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
- [3]胡德琳,蓝应桂修.周永年,盛百二纂.乾隆济宁直隶州志[M].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刻本.
- [4][清]徐宗修,许瀚纂.道光济宁直隶州志[M].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本.
- [5][明]栗可仕修,王命新纂.万历汶上县志[M].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刻本.
- [6][清]郅修,任焕撰.康熙濮州志[M].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
- [7][宋]鲍彪撰,[元]吴师道重校.战国策校注[M].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 [8][明]吕坤撰.实政录[M].浙江书局.清同治十一年春重刊,据同治七年(1872)刻版重印.
- [9][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M].敷文阁藏版,据清嘉庆间刻版重修.
- [10][清]包世臣撰.安吴四种[M].清同治十一年(1872)湖北包诚注经堂刻版重印.
- [11][清]陈梦雷,蒋廷锡等编.古今图书集成[M].上海图书集成铅版印书局,清光绪三十年(1904)印.
- ①《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汇考.疆域考》。
- ②《战国策》卷八,《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 ③康熙《济宁州志》卷八,《艺文志》。
- ④《元史》卷九十三,《食货》一,海运。
- ⑥道光《济宁直隶州续志》卷九,《艺文志》。
- ⑧咸丰《济宁直隶州续志》卷一,《大事》。
- ⑨至元十六年(1279),济宁升府为路。
- ⑩《明太祖实录》卷五○,洪武三年三月。
- 11《大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 12《大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 13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六,《赋役》。
- 14徐光启撰,石声汉校注《农政全书校注》卷三十五,《木棉》。
- 15康熙《濮州志》卷二,《风俗记》引《万历濮州志》旧文。
- 16吕坤:《实政录》卷六,《风宪约》。
- 17万历《汶上县志》卷七,《杂志.物产》。
- 18万历《汶上县志》卷四,《政纪志.风俗》。
- 19万历《滕县志》卷三,《风土志》。
- 20万历《兖州府志》卷四,《风土志》。
- 21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一,《域地志》。
- 22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一,《域地志》。
- 23《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汇考十三.物产考十一》。滋阳,当时县名,今为兖州市区。
- 24包世臣:《安吴四种》卷六,《闸河日记》。
- 25《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汇考十三.物产考十一》。
- 2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汇考十三.物产考十一》。
- 27《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汇考十三.物产考十一》。
- 28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六,《赋役》。
- 29《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
- 30《济州金石志》卷五。
- 31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二,《风俗》引万历志旧文。
- 32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三十一,《艺文拾遗》。
- 33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四,《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