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独立评论派对民国大学职能的探索Learning for Practice——Independent Critics' Explorations on the University Func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曹金祥
摘要(Abstract):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出于服务国家建设的需要强化了对大学的管控,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变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命题。独立评论派秉持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积极致力于人才培养的中国化、学术研究的民族化和社会服务的现代化,从多个层面完善了现代大学职能。独立评论派对民国大学职能的探索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民国大学的现代化转型,而且也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大学职能;学以致用;独立评论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880003)
作者(Author): 曹金祥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2.03.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亮宽.傅斯年教育思想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
- [2]黄波粼.言人人殊、殊途同归:《独立评论》的现代化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 [3]柏刻.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进[M].国立编译馆,译.南京:国立编译馆,1932:182.
- [4][5][6][8]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3:127、129、128、129.
- [7]曹金祥.《独立评论》时期蒋廷黻的大学教育思想[J].现代大学教育,2013(4):84-90.
- [9][10]叔永.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独立评论,1933(39):16-21.
- [11]王东杰.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87.
- [12][13]傅斯年.致蔡元培[M]//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傅斯年遗札(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15.
- [14]王学典.新史学与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J].史学月刊,2008(6):5-25.
- [15]吴忠良.传统与现代之间——南高史地学派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99.
- [16]施耐德.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7.
- [17]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69.
- [18][24]陈媛.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186、186.
- [19]罗珍.中国知识精英外交思想研究:以抗战时期为考察中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131.
- [20]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M].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325.
- [21]刘伯明.再论学者之精神[J].学衡,1922(2):11-14.
- [22]陈序经.敬答对于拙作《对于现代大学教育方针的商榷》的言论[N].民国日报·现代青年,1932-07-28(1).
- [23]心水.胡适之先生劝人发痴[J].生活,1928(32):351-353.
- [25]蒋廷黻.对大学新生贡献几点意见[J].独立评论,1933(69):5-10.
- [26]蒋廷黻.帝国主义与常识[J].独立评论,1933(71):7-11.
- [27]蒋廷黻.地方行政的几个问题[J].中山周报,1936(94):10-12.
- [28]R.H.Tawney.中国的教育问题[J].蒋廷黻,译.独立评论,1933(38):12-16.
- [29]蒋廷黻.青年的力量[M]//蒋廷黻.蒋廷黻文存.北京:华龄出版社,2011:56-58.
- [30]蒋廷黻.在清华大学演讲:非常时期之青年[N].中央日报,1935-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