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手抄古本《水浒传》”的真实性考辨An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on Wen Zhengming Hand-copying the Ancient Version of The Water Margin
李永祜
摘要(Abstract):
张丑的著作中记述有文徵明手抄"精楷古本《水浒传》"。从他本人的学识、与文氏家族的关系等方面考察,此记述真实可信。张丑记述文抄本"法欧阳询";文徵明自记其曾有"书欧文"之作;王世贞的著作和乾隆《长洲县志》亦均记载文徵明有少量仿欧体作品,这是文徵明手抄"精楷古本《水浒传》"的可靠内证和旁证。
关键词(KeyWords): 手抄“古本”;可信;“法欧阳询”;内证和旁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永祜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7.06.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纪昀.四库提要[M].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1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607.
- [2]李伟实.文徵明抄写古本《水浒传》的时间[Z]//东平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交流).东平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1996:318.
- [3]萧相恺,苗怀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辩证——与石昌渝先生商榷[J].文学遗产,2007(5):77-88.
- [4]王齐洲.论《水浒传》的早期传播——以张丑著录文徵明小楷古本《水浒传》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10(3):183-190.
- [5]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一(下)[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1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4.
- [6]文嘉.严氏书画记[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1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261.
- [7]王世贞.文先生传[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280册).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370.
- [8]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三[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281册).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84.
- [9]丰坊.书诀[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85.
- [10]张凤翼.跋文太史欧书千字文[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137册).处世堂集.济南:齐鲁书社,1997:409.
- [11]王世贞.跋文待诏欧体千文[G]//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284册).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367.
- (1)张丑在《真迹日录》卷四中称:“间尝购藏小楷《宝章待访录》真墨,既以米庵自号矣,乃因《平复帖》顾其斋曰‘真晋’城重之也,城慎之也。”载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7册第581页,1986年版。
- (2)第468页,系指收有张丑著作的影印本《四库全书》第817册的页码。以下凡张丑著作的页码均据此,不另注出。
- (3)温州府君:文徵明之父文林生前曾任温州知府,故称。
- (4)《四库提要》中的武断、疏漏之处颇多。清末以来,许多学者都下过辩证糾误的功夫。最著名的是近人余嘉锡先生,他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阅读《四库提要》起,即有意纠正其中的疏失和错误。经数十年的研究,于1952年定稿二十四卷本《四库提要辨证》一书,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另如近年李玉民先生的《四库提要订误(增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列出书名、版本;作者、时代;内容评价等三大类共450条之多的失误。其中如将确为元人误为宋人;原书卷数齐全,《提要》称缺七卷,反而指责该书不应缺失;《寰宇通志》为明景泰间编就的全国性通志,《提要》作者追述明初以来的全国性志书时,竟不知有此书。可以说,《提要》指责张丑著作的问题,其自身全部存在。
- (5)仔细玩味《四库提要》此处对张丑的指责之含意,似应是说张丑所记祝、文两人诗文墨迹的卷数与实际不符,证明张丑“未见其物,但据传闻编入”。据《四库全书》著录,祝允明有《怀星堂集》三十卷,文徵明有《甫田集》三十三卷。然而严嵩当时收藏名人作品时,祝、文的诗文墨迹尚未结集刊行,更重要的是,严嵩收藏名作重优不重量。《提要》的指责是十分片面的。
- (6)见《清河书画舫自序》。据文徵明的七世孙文含撰著的《文氏族谱集序·历世生卒配葬志》记载:“和州府君讳嘉,待诏次子……妣张氏,侧翁氏。”张丑在其著作中,多次称文徵明之子为“寿承伯”、“休承伯”。文嘉字休承。休承的妻子既为张氏,则休承即为张丑之父张茂实的姐夫、张丑的姑夫。这就是张丑所说的寿承、休承与其父张茂实“称通家姻娅”的具体事实。
- (7)《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上),在记述“有一好事者”收藏有文徵明的“小楷古本《水浒传》”之后,有小字注云:“文徵仲精楷《温州府君诗集》二册,系盛年笔,韵致楚楚,近归余家。”
- (8)据冯时可:《冯元成集》卷五十《文待诏徵明小传》载:“有伪为公书画以博利者。或告之公,公曰:‘彼其才艺本出吾上,惜乎世不能知;而老夫徒以先一饭占虚名也。’其后,伪为者不复惮公,反操以求公题款,功即随手与之,略无难色。”
- (9)文句之着重点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不再注出。
- (10)见拓本《文衡山行书千字文》,此处转引周道振《文徵明年谱》,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462页.
- (11)见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转引自周道振《文徵明年谱》,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页。
- (12)据《清啸阁藏帖》,转引自周道振《文徵明年谱》,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5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