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1996, (01) 25-2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怎引诗情到碧霄——由刘禹锡《秋词》诗引起的创作思索

孙元涛

摘要(Abstract):

<正> 诗,应有诗味。诗味出自诗情。高远、永长、浓郁、含蓄的诗情哪里来?刘禹锡曾有《秋词》一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远的旨趣,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凝成了这首千古绝唱,艺术地回答了我们以上提出的命题。 写诗须先立意。“意,犹帅也”,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意,又是灵魂,决定着诗文的生命。意有深浅、高低、新旧之别,怎样写出立意高、深、新的诗篇呢?它主要决定于作家的思想情趣,理想境界。就拿咏秋来说吧,我们公认肃杀,萧瑟,悲凉是秋的特点和基调。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仕途失意的文人学子,多少相隔千里的思夫怨妇,多少报国无门的志士仁人,每当万木落叶,百花凋零之际,总会触景生情,感慨惆怅,或伤美人迟暮,或悲人生苦短,或哀四举无成,或叹离愁别恨,唱出了一曲曲冷清、凄苦的秋歌。刘禹锡的《秋词》则别辟蹊径,闪射着超凡脱俗的炫目光华。作者本人尽管屡遭贬谪,身处逆境但刚烈之性凛然,浩然之气充盈。在萧条苦寂的凉秋,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排云而上的晴空一鹤,让读者从它振翅高举的雄姿上,受到力与美的感染与熏陶,得到“秋日胜春朝”的喜人启迪,产生奋发有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孙元涛

DOI: 10.16393/j.cnki.37-1436/z.1996.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