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视角看《红字》的写作语言特点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徐未芳
摘要(Abstract):
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象征性语言和异化语言,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与性格,充分反映了人性在追求幸福生活中的强大动力,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残酷法律条例和对人精神的摧残。
关键词(KeyWords): 《红字》;语言特点;象征;异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徐未芳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9.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仇海萍.语言修辞视角下对霍桑《红字》写作特征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12):95-97.
- [2]姜帆.反抗、矛盾与复杂———《红字》中海丝特人物形象分析[J].文教资料,2016(12):62-64.
- [3]王家和,杨屏.《红字》的形式主义叙事解读[J].凯里学院学报,2018(10):104-106.
- [4]张承承.从语言学视野看《红字》的语言特点[J].语文建设,2016(8):124-126.
- [5]吕昕.霍桑《红字》中的象征意义研究[J].文化学刊,2017(2):135-137.
- [6]贾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解析《红字》[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4):28-31.
- [7]张利华.语言学视角下对《红字》语言特点的赏析[J].语文建设,2014(6):141-143.
- [8]李栎.基于语言学视角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评论———以《红字》为例[J].海外英语,2016(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