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On the Collaborative Three-in-One Educ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王宗强
摘要(Abstract):
翻译人才的知识架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建构过程具有叠加性、持续性和终身性的特点。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性和体系性,还要注重结构外因素,因为外部因素也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建构。基于"协同效应"理论,通过对翻译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分析,认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一致,发挥各自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联合培养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KeyWords): 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协同效应;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020-ZZ-06)
作者(Author): 王宗强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1.03.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庄智象,戚亚军.关注翻译研究三个“转向”推进翻译学科专业建设[J].外语教学,2014(6):90-94.
- [2]潘华凌.论建构主义视阈下翻译人才知识结构的建构[J].宜春学院学报,2007(3):154-159.
- [3]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 [4]刘季春.探寻本科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0-33.
- [5][17]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51-55.
- [6]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4):37-41.
- [7]胡守中.地方高校科技服务与地区产学研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101-105.
- [8]曾立人,肖维青,闫栗丽.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J].上海翻译,2012(4):47-52.
- [9]王正,孙东云.网络翻译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7):41-44.
- [10]陈凌.利用多媒体教室交互创设翻译教学新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90-92.
- [11]郑淑明,李学颖.英国翻译教学与研究概览[J].中国翻译,2014(2):48-51.
- [12]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59.
- [13]许钧.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0(1):52-54.
- [14]汪秀婷.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及能力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51-57.
- [15]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1):1-2.
- [16]赵文静.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0-61.
- [18]黄友义.推动翻译立法,促进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翻译,2011(3):29-30.
- [19]梁志坚.翻译课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翻译作坊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6(5):27-28.
- [20]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翻译(院)系培养人才应有长远的眼光[J].上海翻译,2006(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