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的接受演变On the Acceptance of Dang Kou Zhi
谢孔伟,陆思远
摘要(Abstract):
《荡寇志》是对《水浒传》的逆向接受,这决定了《荡寇志》的接受与《水浒传》的命运密不可分。晚清时期,《宣和谱》的出现为《荡寇志》做了前驱,一批文人读者力图从传统的道德观和政治观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于是便否定"诲盗"的《水浒》,同时肯定"反水浒"的《荡寇志》。二十世纪的《荡寇志》接受一直伴着《水浒传》的命运起伏跌宕。二十一世纪以来,思想的自由使《荡寇志》的接受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出现的网络续作,体现的则是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荡寇志》的接受。
关键词(KeyWords): 《荡寇志》;《水浒传》;《宣和谱》;接受;网络续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谢孔伟,陆思远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7.06.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一玄,刘敏忱.水浒传资料汇编[Z].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 [2][清]俞万春著,戴鸿森校点.荡寇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3]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4]郑振铎.《水浒传》的续书[J].文学周报,1929,9(3).
- [5]高日晖,洪雁.水浒传接受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6.
- [6]金圣叹评.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读第五才子书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 [7]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1980.
- [8][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9]秦晖.传统十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 [10][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M].耿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 [12]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13]唐海宏.本事取自《荡寇志》的戏剧作品[J].安康学院学报,2012(4):72-74.
- [14]梁斌.此儒家非彼儒家——《水浒传》和《荡寇志》的文化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30.
- [15]梁斌.儒道互补——从陈希真的形象塑造看《荡寇志》的文化价值去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0-13.
- [16]刘相雨.论《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中的女英雄形象[J].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76-80.
- [17]刘天振.《水浒传》“农民起义说”与《荡寇志》的学术命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0-74.
- [18]宋常立.《水浒传》续书评价标准质疑——对《水浒后传》“进步”《荡寇志》“反动”之说的反思[J].明清小说研究,2009(1):56-66.
- [19]汪丽丽,张昌涛.盗与合法侠:《水浒传》“忠义之侠”之近代接受——以《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25.
- [20]易永姣.经世思潮与《荡寇志》的兵治革新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0-93.
- [21]宋金民,朱秀敏.论《荡寇志》中的军事思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4-97.
- [22]韩洪举.浙江英雄传奇之谶纬叙事研究——以《水浒传》《荡寇志》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4-102.
- [23]余夏云.重申《荡寇志》的政教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15(1):87-91.
- [24]黑暗武器_226的博客[EB/OL].(2007-08-13)[2007-09-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4366901000ac0.html.
- [25]百度贴吧·荡寇志吧.[EB/OL](2017-08-13)[2017-09-15]http://tieba.baidu.com/p/4784562621.
- [26]17K小说网.[EB/OL]http://www.17k.com/chapter/44693/1659552.html.
- (1)《明末农民起义史料》记崇祯六年、十二年、十四年、十七年湖广、山东等地贼事,明末李青山占梁山起义之事,查继佐《罪惟录》所记徐鸿儒之事、王嘉胤之事,吴伟业《绥寇纪略》所记崇祯三年杨鹤、张广生之事,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所载秘密社会,朱琳《洪门志》、李子峰《海底》所载洪门入会仪式、罗尔纲《天地会文献录》等均见《水浒》人物、诨名、忠义堂等内容以笼络平民、教众。
- (2)王利器辑《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记明代莫是龙、袁中道,清代龚炜、查嗣瑮、尚熔等言论俱以《水浒》诲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204-210页。
- (3)主要的评点本有余象斗本、无穷会本、容与堂本、袁无涯本、文杏堂本、钟伯敬本、贯华堂本、王望如本等,尤以容与堂本、贯华堂本、王望如本影响为大,贯华堂本更是直接影响了《荡寇志》的创作。
- (4)今存有北京图书馆藏载文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刻本。
- (5)咸丰三年初刻本今存有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 (6)咸丰七年有大文堂刊本,同治七年有书业堂刊本,同治八年有书业堂复刻本,同治十年有玉屏山管刻本、俞濩覆本、邵山学库山房刊本,光绪二十二年焕文书局铅印本、慎记书庄石印本等。
- (7)有东篱山人《重刻〈荡寇志〉序》,钱湘《续刻〈荡寇志〉序》,半月老人《〈荡寇志〉续序》,镜水湖边老渔《〈荡寇志〉跋》,俞煐《重刻〈荡寇志〉按语》,俞灥《〈荡寇志〉续序》等.
- (8)民国时期《荡寇志》主要有两种版本出现:民国三年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民国二十四年世界书局《足本〈荡寇志〉》,内附赵苕狂《荡寇志考》。
- (9)《九阳钟》老本为李毓如编,后还珠楼主新编、尚小云演出;《陈丽卿》为庄清逸遍、程砚秋演出;《美人一丈青》又名《战濮州》为陈墨香编、荀慧生演出。
- (10)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也是众多《荡寇志》网络续书中唯一正式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