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夕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形成原因探析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New-type Intellectuals in Guizhou before Xinhai Revolution in 1911
潘云成
摘要(Abstract):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几个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贵州;新型知识分子;形成原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资助课题“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成果,项目批号:研(2010)23
作者(Author): 潘云成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1.01.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 [2]冯祖贻,顾大全.贵州辛亥革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 [3]斯大林.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M]//斯大林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4]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M]//周素园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5]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 [6]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折[G]//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 [7]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
- [8]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 [9][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10]徐勤.中国除害议[M]//戊戌变法(3).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 [11]任可澄.贵州通志.前事志:第4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 [12]张羽琼,郭树高,安尊华.贵州教育发展的轨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 [13]陈廷湘.中国现代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 [14]刘莘园.辛亥革命时期贵州陆军小学的一些活动[Z]//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