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面镜子The Water Margin:A Mirror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邵子华
摘要(Abstract):
《水浒》中法纪荒废,江湖义气泛滥,义与不义尖锐对立,社会结构严重窳败。梁山起义的失败,宋江用忠来调解社会结构要素冲突的破灭,都说明建设和谐社会要依靠社会规范的建构,利用规范把个体的行动和社会秩序统一起来,使人的主观意志服从于规则和特定的价值体系。《水浒》以其剔肤见骨的深刻和真实,从反面为我们昭示了一条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KeyWords): 水浒;和谐社会;社会结构;规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邵子华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7.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拉德克利夫-布朗A R.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41.
- [2]施耐庵.水浒[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231.
- [3]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68.
- [4]水浒传会评本:上[M].陈曦钟,侯忠义,鲁卫川,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 [5]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M].湛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23.
- [6]帕森斯T.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530.
- [7]麦考密克.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1.
- [8]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