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在浮世绘中的接受与演变The Acceptance and Evolution to The Water Margin in Ukiyo-e Paintings
李清婉
摘要(Abstract):
《水浒传》在17世纪从我国传入日本,日本江户时代出现的以《水浒传》为主题的浮世绘反映了浮世绘画师群体对《水浒传》文本的接受。在接受过程中,出现了画师前期集中为小说故事作插图,到中后期以突出人物个性的单人、群体画像为主的演变。对人物的接受度较高往往也意味着对人物的改编会更多,以歌川国芳为代表的浮世绘画师在对原型人物绘画的基础上放大人物的英雄豪杰性格,又加以本土化塑造,尤以“性转”这一演变体现出日本江户文化的戏谑特色。在对原著“忠义”的主题接受上,画师往往强调人物“义”的品格,削弱原著“忠”的主题。
关键词(KeyWords): 浮世绘;接受;演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清婉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4.04.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村幸彦.水浒传と近世文学[M].东京:中央公论社,1984:221.
- [2]陈安梅.《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J].文艺评论,2014(8):162-166.
- [3]赵宪章.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J].中国社会科学,2013(8):146-165.
- [4]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M].北京:台海出版社,2021:172.
- [5]Yevheniy Vakhnenko.Recep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Early Modern Japan[D].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17:30.
- [6]赵敬鹏.论《水浒传》主题的图像传播:以“义”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17(4):97-112.
- [7][8]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29、30.
- [9]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M].北京:台海出版社,2021:41.
- ①本表收录目前可见水浒传主题系列浮世绘画本,《本朝水浒传百八人一个》《女水浒传》等本土改编作品也视为《水浒传》衍生系列归入表格。
- ②关于国内现存《水浒传》插图的系统、特征及其源流可参考邓雷《全图式〈水浒传〉插图的分类及源流考》《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2期。
- ③由于“性别反串”主要指戏剧的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为了区别戏剧中的性别扮演,本文用“性转”来特指浮世绘画师把小说人物性别转换的手法,以下简称“性转”。
- ④本表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叶夫根尼·瓦赫年科论文Yevheniy Vakhnenko 〈Recep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Early Modern Japan〉第35页表格“德川时期出版的性转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得出,其中部分作品的出版时间尚需进一步考证。
- ⑤《形象的背叛》是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他画了一个烟斗并在下面说“这不是一只烟斗”,旨在阐述“词与物的分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