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宋江的招安思想Re-exploration of Song Jiang's Amnesty Thought
杨大忠
摘要(Abstract):
传统观点认为,招安思想是宋江一贯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是由他的阶级出身决定的。然而,从小说的情节看,宋江对朝廷"尽忠"的举动有一个逐渐明晰,即由模糊逐渐过渡到深刻的过程。宋江的招安思想并非像前人所说一贯就如此坚定,而是有一个由萌芽、发展直至成型并最终成为他终身恪守的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KeyWords): 宋江;招安;根深蒂固;模糊;确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大忠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7.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3]武玉莲.关于孙悟空与宋江招安之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6-89.
- [4]洪东流.水浒解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 [5]邵子华.《水浒》:构建和谐人生的一面镜子[J].明清小说研究,2008(3):98-102.
- [6]周学禹.水浒作者探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63-65.
- [7]王齐洲.四大奇书纵横谈[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4.
- [8]宋金民.追求、孤独与殉道——《水浒传》宋江的性格特征[J].明清小说研究,2011(1):69-73.
- [9]尤海燕.造反与招安的表面矛盾及宋江的心路历程[J].菏泽学院学报,2007(3):56-59.
- [10]王少军.论宋江思想性格的两重性——从以军领袖到王朝忠臣看宋江的忠义观[J].松辽学刊,1997(1):43-46.
- [11]陈彦廷.文化格局上的守衡态势——对水浒宗教“泛泛论”的重新解读与诠释[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0.
- [12]陈庆纪.从宋江的儒道思想看水浒传的悲剧结局[J].菏泽学院学报,2006(2):62-65.
- [13]王灵芝.梁山泊的有形石碣与无形石碣[J].东岳论丛,2006(5):116-119.
- [14]石昌渝.林冲与高俅——《水浒传》成书研究[J].文学评论,2003(4):58-61.
- [15]宁常泰、李相东.忠与智:位移与强化——论《水浒传》文化整合思想对宋江、吴用形象的影响[J].明清小说研究,2000(2):172-176.
- [16]盛志梅.道教文化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作用与表现[J].华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6-50.
- [17]杜贵晨.“九天玄女”与《水浒传》[J].济宁师专学报,2006(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