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以《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为例Interpretation of Eco-feminism in Tony Morrison's Works——Taking The Bluest Eye and Song of Solomon as Examples
崔东琦
摘要(Abstract):
生态女性主义是受到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其代表作家,她的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揭示了种族歧视和男权主义环境下,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黑人女性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表达了希冀打破两性之间和种族之间的隔阂,共同建立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KeyWords): 托尼·莫里森;生态女性主义;《所罗门之歌》;《最蓝的眼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崔东琦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9.06.02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Spretnak C. Ecofeminism:Our Roots and Flowering,inl. Diamond and G. F. Orenstein,eds. Reweaving the World:The Emergence of Ecofeminism[M]. San Francisco:Sierra Club Books,1990.
- [2] William Grimes. Toni Mo rrison Is 1993 Winner of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N]. The New York Times,1993-10-08(A1).
- [3]周昌云,王秀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文化语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3):42-43.
- [4]苗志强.探究黑人身份认同的困境———以《所罗门之歌》为例[J].英语广场,2017(12):5-6.
- [5]熊文.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自然和女性形象[J].江苏社会科学,2010(4):10-12.
- [6]张雅秋,王玉峰.《最蓝的眼睛》中的多维空间诠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31-32.
- [7]刘彬.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属下的多重声音与身份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69-73.
- [8]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M].胡允恒,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9]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M].陈苏东,胡允桓,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87.
- [10]陈喜荣.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20-24.
- [11]陈霞.黑人的文化寻根之旅———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J].电影文学,2009(3):23-25.
- [12]梁志健.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