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三国演义》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A Brief Research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Writing Date and Edition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Recent 10 Years
何红梅
摘要(Abstract):
20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关键词(KeyWords): 《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版本;述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何红梅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2.01.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志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真的是罗贯中吗[N].中华读书报,2004-06-16.
- [2]张志和.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3-04-17.
- [3]张志和.《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N].光明日报,2000-12-27.
- [4]张志和.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非最早刻本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
- [5]张志和.从《三国志平话》看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关系[J].许昌师专学报,2001,(1).
- [6]张志和.朱鼎臣本《三国志史传》探考[J].明清小说研究,2004,(4).
- [7]杜贵晨.关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著作权问题——与张志和先生商榷[J].泰安师专学报,2001,(4).
- [8]张志和.再论《三国演义》作者不是罗贯中——答杜贵晨先生[J].许昌师专学报,200,2(3).
- [9]杜贵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外证与内证[J].南都学坛,200,2(6).
- [10]陈翔华.《三国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3,(1).
- [11]欧阳健.罗贯中研究三题[J].东南大学学报,2003,(5).
- [12]王前程,张蕊青.罗贯中的著作权能否定吗——也谈《三国演义》的作者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2006,(6).
- [13]孟繁仁,郭维忠.太原《罗氏家谱》与罗贯中[J].文学遗产,1988,(3).
- [14]陈辽.三本《罗氏家谱》否定两个假罗贯中[J].社会科学研究,2003,(1).
- [15]孟繁仁.《水浒全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兼谈罗贯中的籍贯太原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2005,(3).
- [16]刘世德.罗贯中籍贯考辨[J].文学遗产,199,2(4).胡世厚.《三国演义》与罗贯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 [17]张弦生.评《罗贯中新探》[J].晋阳学刊,2000,(4).
- [18]陈辽.罗贯中找到了吗[J].齐鲁学刊,2000,(1).
- [19]陈辽.太原清徐罗某某绝非《三国》作者罗贯中[J].中华文化论坛,2000,(1).
- [20]梅新林,韩伟表.《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J].文学评论,200,2(1).
- [21]姚玉光.罗贯中籍贯太原说新证[J].山西师大学报,2003,(2).
- [22]杜贵晨.近百年《三国演义》研究学术失范的一个显例——论《录鬼簿续编》“罗贯中”条资料当先悬置或存疑[J].北京大学学报,200,2(2).
- [23]沈伯俊.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J].中华文化论坛,2000,(2).
- [24]杜贵晨.《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J].中华文化论坛,1999,(2).
- [25]杜贵晨.《三国演义》成书年代新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2).
- [26]陈国军.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J].中华文化论坛,2005,(3).
- [27]杜贵晨.《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答疑——兼及小说断代的一种方法[J].中华文化论坛,2006,(2).
- [28]王平.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J].山东大学学报,2003,(4).
- [29]张志和.《三国演义》最早刻本在国家图书馆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0-12-13.
- [30]张志和.由周静轩诗看《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 [31]郑铁生.论《三国演义》不同版本中的周静轩诗[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2).
- [32]张志和.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续考——就教于徐朔方先生[J].河南大学学报,2001,(1).
- [33]章培恒.关于《三国演义》的黄正甫本[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5).
- [34]陈翔华.《三国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3,(1).
- [35]陈辽.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1).
- [36]刘世德.《三国志演义》残叶试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3).
- [37]刘世德.《三国志演义》朝鲜翻刻本试论[J].文学遗产,2010,(1).
- [38]宁稼雨.尘故庵藏《三国演义》版本述略[J].明清小说研究,2006,(4).
- [39]陈丽媛.成化《花关索传》与《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
- [40]刘海燕.“关索”形象的文化意蕴——历史、文学与民间信仰互动之个案浅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
- [41]欧阳健.关索考辨[J].东南大学学报,2005,(6).
- [42]金文京.再论《三国志演义》版本系统与花关索、关索故事之关系[G]//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2.
- [43]郭英德.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J].文学遗产,2005,(2).
- [44]欧阳健.数字化与《三国演义》版本研究论[J].东南大学学报,2005,(3).
- [45]张兰花.首届曹魏文化暨第十九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综述[J].明清小说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