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与叙事创新——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The Double-innovation Practice and Narrative Cre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 Case Study of Ne Zha-The Monstrous Boy’s Rebellion at Sea
卢衍鹏,温彤彤
摘要(Abstract):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全球票房超百亿元的现象级表现,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切入,结合符号分层理论、参与式文化理论,可以发现该电影通过符号适配、情感共鸣、技术赋能与叙事革新,实现了传统神话的现代化表达,构建了跨越文化边界的“全球叙事中国方案”,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文化自信;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两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2024337);; 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统战工作专项)课题(TZGZLX02);; 枣庄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重点)
作者(Author): 卢衍鹏,温彤彤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25.03.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睿思.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商业动画 [J].文化学刊,2025(1):55-58.
- [2]彭成广.论AI文学文本的符号形态与具身性阐释伦理 [J].青海社会科学,2022(1):174-181.
- [3]乔丽娜.微短剧精品化创作的符号学审视: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J].新闻世界,2024(11):38-40.
- [4]周玲岚.动画电影中的符号学 [J].文化产业,2023(17):35-37.
- [5]李响.符号学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创作观察 [J].戏剧之家,2024(35):151-153.
- [6]陈旭光.2025年春节档电影启示录:观察、总结与追问 [J].视德理论与实践,2025(2):5-15.
- [7]张楚凡.AI文学创作物版权规制的现实困境与有效策略 [J].新观察,2023(21):30-34.
- [8]张玲聪,王奕懿.“哪吒”出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动画电影进路 [J].中国编辑,2025(4):101-107.
- [9]王冬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丁玲20世纪40年代的情感改造:基于对《三日杂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23(3):198-207.
- [10]走走.探索未来,一半靠人,一半靠AI [J].南方文坛,2019(6):34-39.
- [11]白惠元.《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哪吒的燃情机制 [J].电影艺术,2025(2):103-106+162.
- [12]樊迎春.褶皱之外:AI时代的人与文学 [J].批评论坛,2019(6):45-50.
- [13]王卓.AI时代的文学胜任力 [J].山东外语教学,2025(1):10-17.
- [14]邵璐,吴怡萱.中国网络文学的多模态海外传播研究 [J].走出去谈,2021(17):47-50.
- [15]王冬梅.人民话语的再造与延安文学传播的一体化建构 [J].艺术传播研究,2025(3):137-144.
- [16]卢衍鹏.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内在逻辑 [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5(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