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新证》辩——与浦玉生先生商榷Arguing on the Article: The Latest Certification about the Author of Water Margin Shi Naian——Discussing to Mr. Pu Yusheng
杨大忠
摘要(Abstract):
浦玉生先生主张《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就是苏北施彦端,并认为江苏沿海风物与《水浒传》有联系,可作为施耐庵作《水浒传》的内证。笔者对此一一加以辩驳。
关键词(KeyWords): 浦玉生;《水浒传》;内证;商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大忠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3.06.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浦玉生.《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新证[J].菏泽学院学报,2011,(1).
- [2]马成生.争鸣与请教——致浦玉生先生[J].菏泽学院学报,2012,(1).
- [3]汪吾金.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浓郁的兴化情结”难以成立[J].名作欣赏,2011,(11).
- [4]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5]马成生.施耐庵、施惠与施彦端难以“合一”──读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杭州与水浒.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 [6]马幼垣.水浒论衡[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 [7]阳建雄.何心与水浒编年[J].菏泽学院学报,2011,(3).
- [8]夏曾佑.小说原理[G]//马蹄疾.水浒传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7.
- [9]阳建雄.《水浒传》情节指瑕[J].社会科学辑刊,2010,(3).
- [10]王丽丽.略论宋代社会私盐泛滥的原因及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0,(3).
- [11]何心.水浒研究[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 [12]王偁.东都事略[M].济南:齐鲁书社,2000.
- [1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14]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EB/OL].2009-06-22.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yd/2009-06-22/162.html.
- [15]浦玉生.钱塘施耐庵与上海的鲁迅再辩——致马成生先生[J].菏泽学院学报,2012,(4).
- [16]浦玉生.施耐庵生平探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 [17]李伟实.《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中叶可以定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 ①笔者按:《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曾对梁中书说:“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二龙山此时由邓龙占据,桃花山的主人是李忠、周通。至于紫金山、伞盖山是什么情况,《水浒》没有明说,不得而知。但既然是“强人出没”之处,应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将其占据作为山寨;二是作为强人剪径的场所,像史进在赤松林、李鬼在沂岭所干的勾当即是如此。若将紫金山、伞盖山二处也当作浦先生所说的“造反英雄占据的山寨”,似乎勉强可以凑齐15之数;但这样又出现了问题:一来施耐庵没有明说这两处的情况。若强行凑数,难免有武断之嫌;二来白沙坞、野云渡是不是强人占据的山寨,又是个大大的问号。如果白沙坞、野云渡也是强人占据的山寨,则又超过15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