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XX”组合研究综述
吕佩
摘要(Abstract):
继"被自杀"之后,网络上、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被XX"组合。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综述,重点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被XX"组合,分析这一组合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认为"被XX"组合在传统"被"字句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是一种变异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句法构式的超常构式。
关键词(KeyWords): “被XX”组合;“三个平面”;“被”字句;构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吕佩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13.s1.0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 [2]池昌海,周晓君.新“被+X”结构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意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4).
- [3]丁力.变异“被”字句的异质感受与文化信息[J].汉语学报,2011,(4).
- [4]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 [5]高艳.新兴“被”字结构中“被”的性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 [6]韩贵强.“被XX”网络流行语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4).
- [7]刘斐,赵国军.“被时代”的“被组合”[J].修辞学习,2009,(5).
- [8]刘红妮.“被XX”新词的多角度考察[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10,(3).
- [9]刘宗开.对“被XX”构式表达违实概念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
- [10]卢慧慧,刘斐.从语法构式“被”字句到修辞构式“被组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11]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12]陆俭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Z].北京:2009年全国语言学暑假高级讲习班,2009.
- [13]陆俭明.再论构式语块教学法[J].语言研究,2011,(2).
- [14]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1978—2008)[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15]邵敬敏等.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16]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2011,(3).
- [17]王寅.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 [18]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1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 [20]于全有,史铭琦.“被”族新语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论[J].文化学刊,2011,(4).
- [21]袁晖,戴耀晶.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 [22]张恒君.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 [23]张建理,朱俊伟.“被XX”句的构式语法探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 [2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25]庄一鸣.“被XX”族新词小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报,2010,(6).
- ①卢慧慧,刘斐.从语法构式“被”字句到修辞构式“被组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②卢慧慧,刘斐.从语法构式“被”字句到修辞构式“被组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③丁力:《变异“被”字句的异质感受与文化信息》,《汉语学报》,2011(4).
- ④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1978—2008)》,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662页.
- ⑤卢慧慧、刘斐:《从语法构式“被”字句到修辞构式“被组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 ⑥张恒君:《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 ⑦邢福义:《文化语言学》,第1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 ⑧刘宗开:《对“被XX”构式表达违实概念的认知语言学阐释》,《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