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简》、《古文四声韵》研究综述A General Situation and Research on Hanjian and the Four Tones in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王丹
摘要(Abstract):
对《汗简》和《古文四声韵》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地下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字关系的理性思考,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探究古籍版本源流及辨伪的角度对二书的研究与综述性的文章均取得了重要成就。今天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它们在考释文字、审定音韵、古籍版本探源、辨伪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汗简》;《古文四声韵》;战国文字;传抄古文字;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丹
DOI: 10.16393/j.cnki.37-1436/z.2009.06.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大林.考古图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2]李学勤.失落的文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 [3]李学勤.李学勤先生在“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会议闭幕式上的演讲[G]//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 [4]张颔.中山王(?)器文字编·序[M]//张守山.中山王(?)器文字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
- [5]黄锡全.汗简注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
- [6]曾宪通.是对《汗简》做出正确评价的时候了——读《汗简注释》有感[M]//曾宪通学术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 [7]容庚.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8]朱德熙.释(?)[M]//朱德熙文集:第5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9]王辉.释(?)、(?)[G]//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
- [10]李家浩.楚墓竹简中的“昆”字及从“昆”的字[M]//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11]赵平安.释曾侯乙墓竹简中的“(?)”和“(?)”——兼及昆、黾的形体来源[G]//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12]李学勤.论公盈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历史文物, 2002(6).
- [13]陈炜湛.碧落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 (2).
- [14]江梅.碧落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 [15]杨慧真.《汗简》异部重文的再校订[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 [16]国一姝.《古文四声韵》异体字处理讹误的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 [17]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 [18]王国维.书《古文四声韵》后[M]//观堂集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2003.
- [19]吕朋林.《汗简》音切考校(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1).
- [20]周祖谟.《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辨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1).
- [21]王丹.《古文四声韵》重文间的关系试析[G]//中国文字学会.汉字研究: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22]徐在国.谈隶定古文中的义近误置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
- [23]舒大刚.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J].四川大学学报,2002(2).
- [24]曹建国,张玖青.李商隐《字略》真伪考辨[J].文学遗产,2004(3).
- [25]徐刚.卫宏《古文官书》考述[J].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4).